第七百零六章 先秦诸子百家之名家公孙龙
名家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门派。
循名责实,按名定实。
是从逻辑学上做了思维的规定性,是思考的基础。
而其他门派仅仅是思考的结果。
正是因为多数人放弃思考,不想思考,思考不通才会转而群殴名家。
因为名家对于不懂的人来说,是思考的枷锁,从此思考就不自由了,不能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了。
更不能说完让人猜测,然后以结果好坏承认所说内容了。
≈1t;p≈gt;
名家让先秦诸子都黯然失色。
如果先前翻译的柏拉图是泰西的思考先圣,那么讼师邓析就是华夏的思考先圣。
≈1t;p≈gt;
邓析这么厉害,可不代表短暂的名家就无其他执牛耳的人物了。
≈1t;p≈gt;
接下来就是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的《白马非马》、《离坚白》、《指物论》、《通变篇》了。
≈1t;p≈gt;
《白马非马》中,孔子后裔孔穿找公孙龙辩论,要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后拜师。
公孙龙说我主要就是白马非马,不要这个拿什么教。
拜师都是知识不如的来学习。
你还没拜师就想教我做事,是觉得知识过我了再来拜师吗?先教我再学我岂不滑稽?公孙龙还用了孔子的典故,楚王丢弓箭,说算了,反正是楚国的人得到了。
孔子批评不应该说楚国人得到而是人得到了。
孔子都将楚国人和人当两个概念。
自然也表明楚人异于人。
≈1t;p≈gt;
白马非马,非乃不等于,不属于。
谨慎用“是”
字,在语言流变之中,种属概念会用“是”
,完全相等会用“是”
,“是”
只是口语用词,极其容易混淆内涵与外延。
当把非马翻译成不是马,立刻就会闹笑话。
但当把非马翻译成不等于马才是恰到好处。
通过故意的名词翻译的谬误来批驳名家是当时乃至后人的常用手段。
≈1t;p≈gt;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